报刊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u0001到底u0001谁u000
TUhjnbcbe - 2025/6/12 17:2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文|陈卿美今天的中国,从小学就开始正式学英语,幼儿园都流行双语,可见国人对英语的重视。有人觉得中国人好悲哀,为何把英语看得如此重。其实现在的国人还不是最悲哀的,最悲哀的当属晚清学英语的人。晚清的中国人很尴尬,西方列强不断教训着你,鞭抽棒打,你还要顶着屈辱,赔着笑脸去学习人家的语言。悲哀吗?没办法,骂人家侵略者都没有用,你就是要学习侵略者的语言,学习人家的文明。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英语的难度可想而知,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绝对是难以完成的。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会英语的中国人已经很多。主要是那些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如广州十三行的商人,上海的买办。另外,在各租界城市,一些为外国人提供服务的中国人多少也会些英语。这些人的英语水平都不高,也就是仅仅限于简单沟通。上海为此专门诞生了一种“洋泾浜英语”,发音与正宗英语差别很大。真正英语达到精通的牛人并不是特别多,不过,笔者随便一数也能数出来十多个人。比如容闳、辜鸿铭、德龄公主、曾纪泽、王韬、伍廷芳、严复、詹天佑、唐绍仪、孔祥熙、顾维钧等人。一些虽会英语,但名气不是很大的人物就忽略不计了。以上所列的人物,绝对是晚清时期中国英语最厉害的人。比如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第一人,是留学生的先驱,人们称他为“中国留学生之父”。这爹还是没白当的,容闳积极推动了清末幼童赴美留学的事业,詹天佑、唐绍仪等人就是后来的赴美留学幼童。容闳牛到什么程度?他在19岁(道光年)去美国,正式考入美国名牌大学——耶鲁大学,七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点很不简单,要知道,在整个晚清时期,赴外国留学的很多,能真正自主完成学业后毕业的学生少之又少。比如后来的赴美留学幼童,有很多并没有真正毕业。回国后,容闳以高级海归的身份先是进入了机关,类似公务员,如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在这些地方,容闳的工作基本就是口语翻译。后来,他辞职下海,在上海从事丝绸、茶叶等对外贸易生意。应该说,容闳是中国精通英语第一人,这个应该没有多大问题的,无论从年龄上、学识上、资历上,容闳当之无愧。那时,精通一门英语已经相当了不起,如果精通多门外语,那简直惊为天人。奇迹总是有的。晚清时期,能精通多门语言的,似乎只有辜鸿铭与德龄公主这两人。先说辜鸿铭,他本是个中外混血儿。老爸是下南洋的中国人,老妈是欧洲人,父母都会说英语。老爸是马来西亚的一家英国橡胶园工作,工作语言都是英语。就是在这种语言环境下,辜鸿铭出生了。后来,辜鸿铭被带到英国,开始了多门外语的苦学。辜鸿铭先后在英国、德国学习。他学习外语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一边是老师的指导,一边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然后死记硬背。就这样,还掌握了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让人很不能理解的是,如果周围没有语言环境的话,辜鸿铭学习外语仅靠阅读名著貌似很不靠谱。这点目前好像还是个谜。在欧洲待了十多年的辜鸿铭据说会9种语言,当然包括中文、马来语,葡萄牙语,因为他妈妈会说葡萄牙语,甚至可能还包括闽南话,因为他老爸是福建人。回国后的辜鸿铭,一直在张之洞手下效力,就是做翻译,为洋务运动服务。至此,辜鸿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留辫子、穿马褂,主张皇权。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他就是中国一个老夫子。但他还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到西方。再说德龄公主。德龄公主的父亲是个外交官,小时候随父亲常年在日本、法国生活。当19岁回国时,她也掌握了多门外语,被慈禧特招入宫,成为御用翻译官。后来,她还用英文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德龄公主根据她的经历,德龄精通的应该是英文、法文。至于日文,熟悉程度或许只是略懂,因为她随父亲在日本仅仅待了三年,而且也没有关于她使用日文的历史记录。容闳、辜鸿铭到外国留学,都是得益于外国人的介绍、带领,严复则不同,他是公派留学。严复从马尾船政学堂毕业后,一直在军舰上工作。后被公派到英国,先后就读于朴茨茅斯大学、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成归国后,严复一路高升,还翻译了著名的《天演论》等多部世界名著。严复的英文水平如何呢?官方的评价是,他是学贯东西的翻译家,首创了完整翻译的标准。但他在英国只有两年,时间不算长,相比容闳、辜鸿铭、德龄公主等人,严复留洋资历并不深。他的英文水平相信没有问题,但相比容闳等人,估计还是要差一大截。无法出国能不能学好英语呢?曾国藩的二儿子曾纪泽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曾纪泽虽然出生传统的官宦家庭,但更喜欢西方的科学文化。因为他老爹曾国藩参与的洋务运动是他的启蒙老师。在与西方科学接触中,他意识到,必须学习西方文明才能救中国。于是,他开始苦学英语。他学英语没有语言环境,一方面是自学,一方面多与洋人或是懂英文的人接触。因为老爹是曾国藩,他有这个优势。至于是否专门请过英语教师,估计也是有的。曾纪泽后来出使英国、法国、俄国约八年时间,逐渐成为优秀外交官。一方面得益于曾国藩,也缘于自己的刻苦努力。虽有老爸的加持,但早期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曾纪泽的英语水平如何呢?虽然做过外交官,又虽然在外国待了八年,但他的水平估计是不如严复的。一方面,曾纪泽出国的时候年龄已到中年,学习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他只是一个官僚,对英文的要求不会太高,手下人可帮忙翻译。而严复则不同,他大量翻译西方著作,那就是搞学术工作,曾纪泽与严复无法相比。再说晚清思想家王韬。王韬最早接触英文的环境,还是得益于英国传教士,这点与容闳很相似。只不过容闳是在教堂,而王韬是在书馆,也就是出版社。王韬的工作就是协助翻译,一干就是13年,以此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后来,他又辗转香港,赴法国、英国游历了两年。回国后,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成为著名评价家。那么,王韬的英文水平又如何呢?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王韬常年做文字翻译,可见他的阅读、写作水平会远远大于口语能力。与王韬经历类似的只有严复,他们二人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PK一下。在容闳的推动下,詹天佑、唐绍仪成为赴美留学幼童。詹天佑同容闳一样,同样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且是少有的获得学位的留学生。12岁就赴美的詹天佑,在美国待了十年时间。回国后詹天佑,大家都很熟悉了,修建了京张铁路,但使用英语的机会并不多。唐绍仪比詹天佑晚了两届,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但没有毕业就被召回国。唐绍仪在美国待了7年,回国后,曾在朝鲜工作,在袁世凯手下做助理。外交方面是唐绍仪的特长,在清末与民国时期,先后担任外交官。詹天佑与唐绍仪相比,詹天佑的专业英语肯定要强于唐绍仪,至于口语,擅长交际的唐绍仪应该强于理科男詹天佑。如果非要给他们排个名,感觉应该是这样的。论口语能力:辜鸿铭肯定第一。他从小就生长在英语环境下,而且能学那么多门外语,说明有学习语言的天赋。第二应为德龄公主,也会多门外语。她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出国,年龄小,学习语言的能力更强。第三应为容闳,容闳回国后长期从事口语翻译,水平定非同小可。论阅读能力:第一应该还是辜鸿铭。辜鸿铭与严复、王韬都翻译过多部文学作品,说明都有很强的文字翻译能力。由于辜鸿铭超强的功底,应该稳列第一。第二应为王韬,王韬至少干了十三年的文字翻译工作,阅读能力自然超强。第三为严复。论写作能力:这点似乎德龄公主应该排第一。这些人中,似乎只有德龄公主有用英文写作的经历。德龄公主用英文写过《清末政局回忆录》等多部作品,曾风靡海外。这点无人能敌。第二应为容闳,因为耶鲁大学毕业要写毕业论文的,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相信是无法完成的。第三为詹天佑,作为晚辈,将詹天佑排在容闳后面。詹天佑同样也写过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研究》。鉴于篇幅有限,笔者只PK了以上几个,有些人英语虽然也厉害,但特点不突出就忽略了。说完这些精通英语的牛人,还要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溥仪。有文章说,溥仪英文水平多么多么厉害,甚至在日本审判时用英文对答如流。其实,这都是没有的事。关于溥仪的英文水平,笔者曾另写过文章。溥仪既没有留过洋,也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而且还非常贪玩,他的英语怎么可能会好?虽然有外教专门辅导,但短短几年,他不可能达到精通英语的程度。最重要的是,笔者查阅过东京大审判的录像,溥仪没有说英文。再看今天的我们,不用出国也可以学好英语。这么好的条件再学不好英语,那就说明你不是太懒就是太笨。
1
查看完整版本: u0001到底u0001谁u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