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公益带读第一讲报刊
TUhjnbcbe - 2025/5/31 19:58: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哇

我是你们的棱棱学姐

考研大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据说各大门派的卷王们已经开卷了

单词开始背了吗?

目标院校定了吗?

参考书了解了吗?

备考战线拉好了吗?

作为卷中之卷

新闻与传播专业真的是很拿人了

尤其是对于跨考的家人们来说

可望不可即,远观不可亵玩焉

啥呀不说了,开始读书就完事了!

今天学姐带领大家读的参考书目是

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第7版

考点一: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一、《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弗雷德西伯特(FredS.Siebert)、西奥多彼得森(TheodorePeterson)和韦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三人于年合作出版的。该书是被传播业界和学术界公认为开比较新闻学之先河的论著。作为新闻理论研究史上经典的文献之一,《报刊的四种理论》为研究和了解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兴起的几种不同的传媒理论及传媒制度,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该书共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

1、“四种理论”的正面影响

学者芮必峰认为,《报刊的四种理论》:

(1)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与报刊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对西方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影响;

(2)对各种报刊体系差异所作的哲学根源上的探究,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层次;

(3)“四种理论”模式一直影响甚至左右着后来的媒介理论;

(4)西方推崇的“社会责任理论”经过该书的系统阐发得以广泛传播。

2、局限评价

《报刊的四种理论》虽然引起了西方学界的普遍赞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一理论的批评也日见增多。《最后的权利·重访报刊的四种理论》指出:

(1)《四种理论》是冷战的产物

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该书出版于冷战时期。冷战式思维使得施拉姆对“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的论述成为传播业者和学者们批判的重点。

(2)作者与政府和传媒联系紧密

西伯特的经历反映了新闻教育与传播媒介的亲密关系,其某些学术研究一直受美国报业大亨的资助。而施拉姆本人的学术生涯显示了他与美国政治的深厚渊源。因此,其论述的客观性遭到学界强烈的质疑。

(3)基本上没有揭示经济制度对传媒的影响

《报刊的四种理论》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最多的莫过于不同政治制度对传媒的影响,而对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权利集中及其对传媒的影响所论太少。

(4)“四种理论”无法涵盖现今世界各种不同的传媒体系

这四种理论只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媒介体系和苏联共产主义媒介体系做了探讨论述,它忽略了同时代其他种类的媒介模式。而且,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媒介体制的变革,“四种理论”无法涵盖现今世界各种不同的传媒体系,新的理论模式便会应运而生。

二、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理论背景: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它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④对事实的信念。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3、评价:

①促进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从其一开始就带有片面性和空想成分。

②西方报刊中的基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个基本问题是:支配西方报刊的不是自由报刊理论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③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也发生了蜕变,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则进一步变成个别传播大国在国际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责任论

1、社会背景

(1)进入20世纪以后,传播媒介垄断程度越来越高。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的是传播者的权利,忽略受传者的权利。

(3)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刺激化、煽情化。

2、基本特点

(1)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旧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某些修正、修补。

3、对报刊的五项要求

(1)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2)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无论何种观点报刊都应该给他们公开表达的机会。

(3)供社会各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4)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5)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4、对政府的五项要求

(1)应该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包括对广播和电影的保障。

(2)要求制定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业的竞争。

(3)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目的。

(4)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通畅。

(5)修改诽谤法和煽动法,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5、评价

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把希望寄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四、发展新闻学

1、理论背景:

二战之后,很多发展中国家从西方殖民体制中解放出来。但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的影响,这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加速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这些要求集中表现在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改革旧有的不公平的国际旧秩序的呼声上。

2、核心内容:

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从这样的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

①所谓守望,就是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②所谓整合,就是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所谓教育,就是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考点二:新闻活动

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1、什么是“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1)"变动产生新闻":新闻的本质是报告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新闻在事物的变动之中,不变动就没有新闻。

(2)"关系决定需要":即人们了解世界的万事万物变动的需要与该变动对人们人们的影响度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与"我"无关,当然不必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公益带读第一讲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