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文学#世间再无梁宗岱(上)
——无学历证书无论文无科研成果如何成为名动天下的一代宗师
文:独隐龙图及责编:阿波
在南中国花城广州白云山下,有一所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教育部属院校)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原外经贸部属院校)合并而成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这所大学便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所大学作为全中国唯一一所外语外贸并体的大学,它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作者独隐龙拜访梁宗岱高足黄建华教授(广外老院长)(左一)
在学校北校区图书馆4楼校史馆内,专门开辟了数百平米的梁宗岱纪念室,纪念室在布展上做了精心的安排,通过照片、手稿、书信、回忆录等材料展示梁先生做为一代文化宗师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了梁先生对中西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顺便说一句:校史馆内陈列了该校建校以来的数十位名师,奉为宗师的仅此一人),即便在中山大学这样的名校,梁的学术地位亦忝列中大文科两梁两陈四根台柱之一(两梁为梁宗岱、梁方仲,两陈为陈寅恪、陈序经。梁方仲是经济史学家,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人物。陈序经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梁宗岱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翻译家和教育家,在20世纪中的文化交流史和中国新诗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综观其成长经历和按今天的高校教授评定标准发现:梁先生居然是个三无人员(无学历、无论文、无科研成果),然而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
▲作者独隐龙参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史馆梁宗岱纪念馆
先看学历学位条件。梁宗岱自费游欧7年,先后进过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但他别说硕士、博士学位,连学士学位证都没拿过,当时留洋的学生,哪怕是进不入流的大学,好歹都会弄一个博士头衔回来。还记得《围城》里的方鸿渐吗?不也花钱买了个克莱登大学的哲学博士文凭吗?19世纪末,从世界各国涌来大批外国留学生来欧洲留学,政府专门为他们增设一批学位和文凭,由大学校长签发,一般人称为“大学文凭”,以和“国家文凭区分,由于是为外国人而设的,一般被视为二流学位。这是含金量不高的文凭,而非真才实学的国家学位,就连这学位,他也没有。梁宗岱读过这几所名校,但都无片纸证书证明他的学历,换言之:他纯粹是个没有正规学历、没有正规学籍的走读生,这个按今天的标准看,算学而未成,无文凭证书,如此学历,连进地方普通高校资格都没有,因为最基本的第一关学历证书核查都没过,更别论面试了。
再看论文和著作条件。梁先生以“中国诗人、翻译家闻名于世。他出版过两本诗集:新版只有40页(连诗人周良沛所写的《集后》在内)的《晚祷)》;含附录才78页,共收56首短诗词的《芦笛风》(广西华胥社年版)。然而,今天没有明文规定:诗作可充当论文。他还译过一些名著:法译《陶潜诗选》,诗集《一切的峰顶》、文集《交错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里尔克的《罗丹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每种分量都不大.而他译的《浮士德》和《蒙田随笔》到他去世后才得以结集出版、其中一些译作还是重译本(如《十四行诗》和《浮士德》)。我们的职称评审条件,也没有规定可以把译作归入“论文、著作之列的。幸而,梁宗岱还有著作《诗与真》和《诗与集》(商务印书馆,、年),不过都不是成体系的著作。而是发表于报刊的零散文章的结集。而两本论文集合计才12万余字,还达不到有关规定的著作15万字之数,按今天教授评定标准,如学历不达标,文科类最低标准为11部书,梁才有5部专著,离教授评定标准差的很远。
无业绩成果,按时下高校评审标准,从助教到讲师乃至副教授和教授均需要承担过重大科研课题或获得特殊级别的奖项,但梁宗岱毕生没有主持或承担任何科研课题,更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而且梁年至年在百色生活,从事家族生意事务管理和研究中医草药,长期脱离一线教学。
然综观梁宗岱的教学经历,他曾在中国的一流高校——北大、清华、南开、复旦、中大任教或担任系院领导,时至今日以上高校的系部网站上仍把梁奉为名师介绍,梁宗岱能在这样的高校依次占一席之地,肯定不是“欺世盗名”而是有真功夫才能青史留名的,然而以他三无出身的经历又是如何做到成为一代宗师呢?让我们走进历史,探秘一代宗师的求学游学之路。
年梁宗岱出生在广西百色大码头大街。
年六岁时入百色县立经正小学(今百色八一小学)。
▲梁宗岱故居——梁全泰,位于现百色市解放街大码头附近
年13岁时读完高小一年级后,欲跳级考百色中学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可是死板的小学校长却坚持要他读完高小二年级才允许他升入中学,感谢这位迂腐的校长,他逼出了一个大师,性格倔强的梁宗岱毅然决定回故乡广东新会求学,他报读新会县立中学,一举考中,读完初中一年级后,他利用暑假独自一人闯到广州,考取了基督教会学校——培正中学,培正中学照搬美国的教学模式,所有课程除国文外,一律用原版英文课本,教师在课堂上一律用英语讲课,梁在这个英语王国如虎添翼,进步飞快,他每天课后,常孜孜不倦的阅读屈原、李白、陶渊明的诗赋,同时也开始读英文原版的,如惠特曼、泰戈尔、歌德、雪莱的诗歌。在培正时与宗岱同住一间寝室的同班同学吴耀明先生回忆说:“宗岱好学心强,同住的六位同学中,数他买的课外自修英文文学书最多。他的书箱更是奇特,是利用学校掘出的棺板做成的,毕业时足足装满了四箱书。”
在梁宗岱不断收获诗作成果之际,培正中学于年秋收到岭南大学赠给梁宗岱的一份奖学金,如此,他不用参加入学考试直接进入岭大(今中山大学)学习。
岭南大学是一所享有盛名的教会大学,由年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格致书院”发展而来,在岭大一年的大学生活,梁宗岱不仅增长了中外文学知识,更开阔了视野,他从外文期刊、书籍中涉猎了国外的教育状况和国人出国留学成才的情况,内心萌生了欧美国家留学愿望,愿望首先是美国,但他老师对他说:“现在美国留学是很时髦,但你喜欢的是文学诗歌,真正有志于文学的人就应该去欧洲文化的中心——法国”。
▲梁宗岱曾学习过的地方——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
于是年秋,在一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青年梁宗岱从广州来到香港,由香港启航的客轮,缓缓驶入大海,赴欧留学终于成行了,经过40多天日夜海上生活,终于到达法国南部重要城市马赛港,为了研究法国文学,必须先过语言关,于是他从马赛驱车前往瑞士,选择了日内瓦大学作为攻读法语的学园,日内瓦市三面与法境相连,市民都说法语,同时流行德语、意语,一切公文公告都是三国文字并用,这种独特的语言环境令梁宗岱十分满意,于是他在郊外乡村租了个房屋,除了在日内瓦大学学习之外(日大是创办于年的老牌大学,世界百强大学之一)还聘请3个老师教授口语,他聚精会神的听教师们的生动传授,认真书写,反复解读,刻苦训练,经过一年的刻苦攻读,他便掌握了法语最基本的听说、读写。
之后他离开了瑞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巴大是法国的国立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于年创立,设有文、医、法、神四个学院。年秋,梁宗岱就学时它的文学院已拥有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科,巴大没有新生训练,毕业典礼,没有上下课铃,没有训导制度,甚至没有所谓向心力,认同感,过了上课时间十分钟还不见老师、学生们就自动退席,而老师讲得兴起,超过时间,学生亦可鼓噪,迟到早退,旁听,一切悉听尊便。自由,独立,不受羁绊,诠释法国人标榜的精神,反映到学校教学上。梁宗岱在巴大如饥似渴的勤奋学习,不仅不耽于游乐,而且不图虚名,注意实学、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不钻某门学科的牛角尖,专心致志的听课、阅读、翻译、写作,从不单纯为攻读什么学位而忙乎。来到法国巴黎,寄居在巴黎郊外名为玫瑰村的一座小屋里。玫瑰村的房隆全都是用空心的红砖砌成的,散布在山野之间。住在这里的人家都喜爱养花,几乎每一家都有一个大花园,每个花园里都种满鲜艳的玫瑰。玫瑰村幽雅的环境和静人的花香吸引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来到巴黎后大多聚集在这里。宗岱有机会时常和一些大师接近,沐浴在艺术王国的皇宫中。
▲梁宗岱在欧洲留学期间,与朋友在巴黎塞纳河游玩
多年后他在自传《我的简史》中写道:“翌年()冬天转赴巴黎,入巴黎大学文科,觉得考取学位要穷年累月钻研一些专门且狭隘的科目,不符合我的愿望,决定自由选课,自由阅读,以多结交外国朋友,尽可能吸取西方的文化菁华为主”他还跟好友说:考博士并不难,但在两三年内被一个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梁宗岱为学习文学而赴欧洲,但却不是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他刚到法国,便得一位留法前辈的指点,知道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理工课程,在课堂上只能学到理工科有关的词汇。学法律课程,只能学到法学有关的词汇,若想快捷考试,就要掌握大量词汇和熟练运用语言。还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到剧院看演出,台上演的是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上场的人物,从君王、王侯、豪门到贩夫、走卒、流氓、乞丐,无所不有,无所不具。梁宗岱遵循这位前辈的指教,利用课余之暇观看了巴黎大大小小许多剧场里上演的话剧,从古典浪漫派的莫里哀,雨果,大仲马开始,到近代的罗曼罗兰,左拉,现代的象征主义和先锋派的梅特林克,贝蒂、杜林等戏剧,他不仅学习了语言,而且从风格和戏曲流派上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在这样高品位的艺术氛围里,梁宗岱对西洋歌剧的鉴赏力有了很大提高,从一名爱好者成为一位颇有见地的评论家。
▲歌剧照(网络配图)年夏,梁宗岱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海大建于年,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是继布拉格大学和维也纳大学之后,中欧第三所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海大向来为德国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之象征,严谨的学风和浓厚的社会人文气息,每年吸引大批外国学生或学者前来求学或研究,梁之所以入该大学是因为该校的德语课程,历来享有盛誉,一年的时间他学会了德语,用德语翻译了《浮士德》。
年夏,梁宗岱经瑞士的苏黎士到达意大利进入著名的佛罗伦萨大学进修意大利语,佛大建于年,是意大利拥有古老历史的大学,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为花之都,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佛市不仅是文化旅游圣地,更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全市共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69座宫殿和许多大小各异的教堂、广场,并收藏了大量的优秀美术精品和精美文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但丁、伽利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在这里生活过。梁宗岱课余便沉浸其中,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很快地便可以自由阅读意大利文。
各位客官读到此,可能会心生纳闷,这欧洲的著名大学是他梁家开办的吗?读书难道不花钱吗?梁宗岱可是自费留学的哦。欲解疑惑,请读本龙《财学并收的文豪——百色大诗人梁宗岱的财富人生》一文。
年秋,他受北大校长蒋梦麟和文学院院长胡适的邀请,担任北大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同时兼职清华大学讲师(此为两校互聘常规,此处讲师并非职称,而是兼职授课老师之意)。
年因家事与胡适交恶,遂辞去北大教职,赴日本游学。
年应聘为南开大学英文系教授。(此时南开为私立大学)
年受聘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年担任复旦外文系主任。(复旦大学于年由私立改国立)
年在百色与广西教育家雷沛鸿合办西江学院,任教务长,代理院长。(学院属省立公办性质,后并入广西大学)
年受聘中山大学法语教授并创办法语专业。(注:此次受聘明确为二级教授)
年任广州外国语学院法语教授。(广外系教育部属院校)
从以上梁之求学和从教经历可看出,梁读过全世界最好的大学,而且不止一所,又在国内一流高校任职,而且也不止一所,且担任教授或系院领导。这种学历和经历,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超级牛b的人物,然而问题来了,梁宗岱留欧七年,入数所名校不假,然而并没有一张文凭能证明他的留学经历,缘何又能让国内一流高校纷纷垂青,并伸出橄榄枝呢?梁又凭何能在法语教育、诗歌创作、翻译等领域成为一代宗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