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是指录用、期刊上标注的时间,而出刊时间则是指实际出刊拿到期刊的时间,可以看下这篇文章,两者的区别以及投稿时的注意事项说得很详细。
发表论文请注意:刊期和出刊时间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七、期刊等级国外期刊等级主要有SCI、SSCI、AHCI、EI(源刊),这些都是核心,发表难度很大,还有EI会议,会议有好有差,收录的文章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除此之外的就是一般的国际普刊。国内期刊按照质量高低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核心、非核心的本科学报、专科学报、普刊,质量和发表难度依次降低。1.核心期刊国内核心主要有这么几个公认的体系:南核、北核、CSCD、科技核心。1.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也称C刊;2.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3.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4.统计源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科技核心”;下面这几种认可度不高,或者说其实根本算不上核心:5.RCCSE,武大核心,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esearchCenterforChineseScienceEvaluation)研制,南方的认可度比北方的高一点;6.SCD,(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CitationDatabase)。7.社科院核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评审、发布。从影响力来讲,南核的等级在同类划分中属于最高的一种,入选难度、发表难度都高于北核。2.学报学报一般是指各大高等院校主办的刊物,而根据高校层次不同分为本科学报和专科学报,本科院校主办的就是本科学报,专科院校主办的就是专科学报。学报是个特殊的类别,从主管主办单位的角度来看,很难说学报属于省级还是国家级,因为我国高校位于各省市,却又统一归于国家教育部管理,但依照惯例,一般这样划分:如果某学报是核心,那么就将其认定为核心期刊,而不是简单地说它是学报,非核心的学报分为本科学报和专科学报,一般来说,本科学报优于专科学报,在收稿要求方面也更严格。3.普刊普刊就是普通期刊,简单来说,除了核心、本科学报、专科学报,剩下的都是普刊。从收录的数据库来看,可以将普刊分为知网收录的期刊、万方刊、维普刊;从影响因子角度来看,可以将普刊期刊分为有影响因子期刊和无影响因子期刊。所谓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大、质量越高。而”一般“的意思就是并不意味着有影响因子的期刊质量绝对高于无影响因子的期刊,某期刊质量到底如何,要结合期刊等级、审核时间、出刊周期、每期收录文章的篇数等综合判断。我们通常以知网上的影响因子为准,其他比如万方也有影响因子,但因为知网权威性最高,我们在谈论期刊的影响因子的时候,默认的都是知网的,除非某个高端的期刊只上万方,那么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只看万方的。八、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是指由省级机构主办的,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等,比如黑龙江省XX、马鞍山市XX、共青团贵州省委。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级机构主办的,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协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等主办的期刊。一般我们只会对普刊做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划分,而辨别某期刊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期刊也很简单,直接去以下两个链接查查就行,主管主办单位里只要有一个是国家级单位,那么该期刊就是国家级期刊,否则就是省级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期刊社查询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型电子期刊管理由此可见: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的区别只在于主管主办单位是省级还是国家级,和期刊质量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国家级期刊一定就优于省级期刊,国家层面也从来没有对期刊进行过此类划分,甚至核心和非核心期刊也不是总署划分的,只是这类划分标准大家都默认遵守罢了。所以,除非单位、学校明文规定必须要发表国家级期刊或者说发表国家级期刊加分更高(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区),否则不必过于纠结某个期刊是不是国家级期刊,也不要以此作为选择期刊的标准。特别提醒下:以上的划分标准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如此,但也有例外,比如某地区工程师职称评审对期刊的要求是只要市级以上的刊物就行,那么可能类似《读与写》这种主办单位里带有“市”字样的期刊就会被其认定为是市级期刊。或者甘肃地区对于刊物级别的认定和一般我们对期刊的认定标准差别还挺大的——1.他们将国家部委主办或主管的期刊(列入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名录除外)认定为省级期刊,而我们一般都是将其认定为国家级期刊;2.他们将本科院校学报认定为省级期刊,而我们一般只对普刊区分省级和国家级,对学报、核心期刊不会这么区分。所以,如果你是因为学校或者单位要求而发表论文的,那么建议你先去研究下自己所在地的论文评审规定,看看对于期刊有没有类似这种更细致的划分。最后,省级期刊只是说其主管主办单位为省级单位及其下属市级单位,而非指其发行范围只能在某个省内。只要它是合法期刊,除了可以面向本省本市发行之外,也可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九、纸质期刊、电子期刊、报刊纸质期刊、电子期刊、报刊三者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在总署查询路径不同:纸质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期刊社查询电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连续型电子期刊管理报刊:国家新闻出版署-报纸/报社查询纸质刊号期刊和电子刊号期刊其实都是正规期刊,但是电子刊号的期刊有些单位并不认可,特别是维普的部分电子期刊,质量较差,如果发的是知网或者万方收录的电子期刊,那还好些,特别是医学领域的电子刊较多,有很多质量并不差,但前提也还是要看单位或者学校是否认可。而报刊指的是用报纸刊号办的期刊,其本质还是报纸,不算是期刊,如果单位、学校认可在报纸上发表的论文,那就可以发。十、期刊ABCD分类(或者一类二类三类)工作中,经常听到某个作者说要发C类期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要发C刊(南核)......其实,这种分类是由各个单位、学校自己制定的标准,国家层面和期刊行业目前并没有这种划分。因为是各单位自行划分的,那么单位不同,标准自然也不一样,作者发表论文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所在单位的要求为准,比如有的单位A类是指被SCI收录的期刊,B类是被EI(源刊)收录的期刊,C类是南核和北核,D类就是除了ABC类之外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规学术期刊,那么按照这个划分标准来看,作者如果说他要发C类的,其实就是要发核心期刊,如果是D类,那就是一般的学术期刊,也就是普刊。当然,每个单位的划分标准不一,这个单位的D类是普刊,到了那个单位,普刊可能就被划分在E类里了,所以投稿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所在单位对于期刊的划分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决定自己到底要发什么级别的刊物。还有的单位可能专门弄了个期刊目录,目录里某些期刊被划分为一类、某些为二类,那么作者必须按照这个目录去找合适的期刊才行。不过虽然每个单位的具体划分标准不一致,但整体划分思路倒是都差别不多,基本排在前面的都是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越往后期刊等级越低,排在最后的一般都是普刊(文件里一般描述为除上述之外的、其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十一、开源期刊所谓开源,即无需授权,任何机构或者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免费获取使用权,开源期刊没有经济、法律、技术限制,这类一般都会带有OA字样,即OpenAccess。十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如果有多个作者,可自行根据每个人对研究的贡献度安排姓名顺序,贡献越多越靠前,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第一作者,一作在评职称、评优评奖的时候加分是最多的,甚至有些单位、学校只认一作,而如果投稿的是收费的学术期刊,一作承担的版面费往往也是最多的。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性、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等方面负全责(或主要负责)。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在投稿、同行评审和整个发表流程中负责和期刊沟通。两者的关系:通讯作者未必是第一作者,但第一作者可以是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通常是同一个人,只有在两者不一致的时候,才会在文章中特别标注通讯作者。国内对于通讯作者的认可度并不一致,如果挂通讯作者是为评职称加分用,最好先提前了解下单位对通讯作者的认可程度。一次性教会你如何发表论文及注意事项青墨原创,有用帮忙点赞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