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如今互联网时代了,人人有了手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网络拉近了人与世界的距离,买报纸几乎就成了老年人的专利,市场缩小,这些报刊亭还能生存下去吗?时代在变,街头的小绿房子会不会就此消失?
卖报18年的老李,靠一个报刊亭就把女儿送出国读了研究生,现在每每谈起之前报亭的红火,还是喜不自禁,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每天一大早,报纸还没送到,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那种情景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脑子里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现在来买报的只有老年人了。
报亭李大姐因爷爷去世,回了趟老家,关了几天门,老顾客纷纷打电话询问,这还是很让人感动的,她说,叔叔阿姨都舍不得让她走,毕竟每天李大姐的报纸已经成了这些老人的习惯,不管买回去看不看,每天晨练回来,总少不了要来买一份报纸,这已经形成了每日的一项日常安排。
报刊亭是为了方便居民设立的,一般都在街口,社区门口,医院门口比较显眼的位置,人流量相对都较大,报纸的利润薄,杂志类要好点,但都是要跑量的,自从智能手机的出现,销量就开始急剧下滑,不得已,好多报刊亭卖起了饮料矿泉水,游戏卡、电话卡,有的还卖起了熟食,比如茶叶蛋、豆干玉米、关东煮等,虽然利润都很薄,但地段好,来往人多,一天下来也能增加点收入。
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阊江水: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报纸就成了一扇窗口,它不像电视,要坐在一个地方看,而是买了哪里都可以看,记得那年年伊拉克战争,买报纸成了每天早上上班前的头等大事,刚好当时又是非典,每天的报纸很厚的一沓,买来5毛钱,卖都可以卖个2毛。是个很划算的事情。橙澄臣子:报纸,小时候家里每天一份,爷爷每天都要花一段时间带上自己的老花镜去看报纸上的新闻,依稀记得爷爷最关心的就是国家政务,有一次吃饭还考我,国家几个重要领导人的名字,答对给钱买零食。。。现在长大了,爷爷也不在了,报纸也快要淘汰了。可以说心里有点空落落的。倔强的小旻:高中课余生活全靠在报刊亭买书看了报纸的作用很大,以前没有袋子,一般家里吃的东西都用干净的报纸来包;还有小孩子的新书,为防止皱边,可以用报纸包起来,作为外壳,这样就不会打皱了;家里的玻璃是最难擦干净的,只有用报纸擦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擦拭陶瓷品,折纸飞机纸鸽子等。报纸的作用很大很大,虽然现在提倡无纸化阅读,但还是希望希望报纸不要因为时代而消失,您对报纸的去或留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