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简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天津武清欢迎企业来投资发展,优惠政策持续
TUhjnbcbe - 2025/5/13 16:48:00

今晚报

武清开发区把“困难点”转变成发展的“动力源”

寻找稳步前进的“密码”

今天(8月4日)

今晚报刊登文章

专题报道武清开发区稳步发展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上半年引进优质项目个,引资到位额达41.64亿元;引进北京项目31个,引资到位额为17.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6.7亿元……近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清开发区)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亮出了一份具有含金量的成绩单。

地处京津冀中部核心功能区的关键位置,给武清开发区带来了难得的区位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面临更大的压力。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是如何做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记者在武清开发区深入走访调研,从一件件事、一个个人身上寻找这里稳步前进的“密码”。

01

“拿地即开工”,只用1天

“这面锦旗我们3月份就想送来了,考虑到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一直等到今天。园区的耐心指导和全程服务,让我们顺利拿到了证件,为项目建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4月12日上午,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为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送来了一面题有“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的锦旗。

4月11日,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在开发区的全力协助下,1天时间内同时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成为武清区今年首个“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的产业项目。

“拿地即开工”“一天取四证”很难吗?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崔洪年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是许多环节“串联”的进程,即使各个环节接续进行,最快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走完全过程。这次项目的提速离不开几大要素:开发区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需求,对项目全方位考量后迅速、准确给出结论,以及在出具“拿地即开工”前期工作意见函后区各直属部门的默契配合。

意见函下发之后,项目服务专班马上行动,将“等地期”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加速期”,主动对接协调武清区审批局、住建委、规资局等职能部门,争取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园区、职能部门、企业三方联动,打破了传统的分阶段审批方式,由“接力跑”变为“并肩跑”:年10月26日,企业持“拿地即开工”前期工作意见函,相继开展了规划设计、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招标;今年2月21日,企业取得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3月31日顺利完成图审;4月8日,完成施工招标;4月11日,同步取得“四证”,实现了交地、交证、开工的有效衔接。

在整个项目办理过程中,“项目服务专班”的身影出现在审批的各个环节。用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建东的话说,我们就是要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让企业的需求永远有回应,服务是开发区安身立命的根本,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采访每一位武清开发区的工作人员,记者都感受到这一理念的闪光点。

韩堃是开发区生物医药投资促进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提起今年以来招商的变化,他表示,不能出差,就采取云招商;企业或者投资者有任何困难,都努力想在前头提前解决。“我们武清开发区来自北京的企业很多。今年受疫情影响,仅我的手头上就有两家北京企业的法人代表因本人隔离而无法到天津办理各类手续。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事先与银行和各类审批部门沟通,做好完备的委托手续帮企业代办,确保企业落户的进度不受影响,助企业早投产、早收益。”

新冠疫情不只给企业落户、建设造成了困难,对于那些已经投产的企业也有不同程度的波及。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招工难。“受疫情影响,公司专业人才、技能人才的招聘太难了,开发区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的求助很快得到了回应。“4月,我们通过抖音平台为包括信义玻璃在内的3家企业举办了一场‘直播带岗’活动,高峰时同时在线人数超过2.1万人。”武清开发区人力资源部韩泷告诉记者。

深入企业开展在线淘岗

这次尝试非常成功,在此后的一周里,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收到了上百份简历和不少咨询电话。“在招工方面我们公司也想了一些办法,甚至与一些机构合作,但是一轮招工下来能有十来个比较理想的人选就很不错了。‘直播带岗’这种形式直接走进企业,从厂房到宿舍,从硬件设施到员工精神面貌,直观地摆在应聘者面前,吸引了大量求职者,效果远超预期!”一名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表示。“除了直播带岗外,我们还依托开发区在短视频平台的官方账号,免费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实景招聘服务,帮助许多企业解了招工难的燃眉之急。目前,排队等着拍摄的企业就有十几家。”韩泷表示。

采访中,在武清开发区管委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首问负责制”这个概念:无论个人的岗位是什么、自己对接的企业是哪家,只要企业提出的问题都要全力以赴帮助解决。从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首问负责”已经深深刻印在每个人心里。

“可能听上去你会觉得这得多累呀,除了要给自己负责的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外,还得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负责到底。”韩堃笑着说,“但是当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解决自己听到、看到的问题,搭好桥梁做好沟通,这就是集团作战,大家互相补漏,哪里是负担,明明是分担呀!”不仅如此,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清开发区还将园区企业划分为32个网格、3个专班,构建以网格为战区、以网格长为主官、以党员为主体的“全科网格”,确保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从各个渠道搜集上来的问题,被各个部门和员工迅速分发和认领,并快速得到了解决。

此时,再回头看看“拿地即开工”这个事儿,在武清开发区乃至更多的地方实现起来真的不难。

02

降低疫情影响,“等”不是办法

图片

提起武清区,恐怕许多人先想到的是佛罗伦萨小镇,它不仅是武清区的名片,也是天津颇具影响力的消费中心之一。“与其他以本地客群为主的商业项目不同,佛罗伦萨小镇来自北京、河北,乃至全国各地的顾客很多,本地客群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并不是本土没有疫情,运营就没有风险,还要防止外地疫情的输入。”武清开发区互联网投促中心主任刘福伟告诉记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关停小镇等疫情过去。但是对于小镇来说,关停影响的不止是短期内的营业额,更是长久以来消费者形成的购物习惯。”

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怎么把疫情防控的成本降到最低,将疫情的影响程度降到最小限度?“‘小镇’面临疫情防控经验不足,人力、物力缺乏等诸多问题,除了驻企服务组外,武清开发区特别抽调了一支22人的服务队,提前调研余家商户的客流量,锁定重点门店,利用休息时间,协助重点商户维持秩序,落实防疫措施。”刘福伟介绍说。年3月25日佛罗伦萨小镇恢复营业,当年的营业额追平了年。“两年多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不断冲击,小镇周边商圈的发展没有按下暂停键。在全力护航小镇正常运营的同时,我们还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蓄着力量。”刘福伟告诉记者,“如今以佛罗伦萨小镇为中心,周边已陆续规划建设了V1汽车世界、创意米兰等大型商业项目,逐步形成‘城际商圈’,随时准备以集群之势,迎来新的消费爆发。”

武清开发区不止在商业、服务业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在生产和研发领域更是尝到了“聚集效应”带来的红利。

年武清开发区全年招商引资到位额是70.2亿元,今年在新冠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已经完成招商41.64亿元,达到了稳定的增长。提起最近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魏建东非常欣慰:“这一方面得益于开发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形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得益于开发区紧盯主导产业,潜心打造产业生态圈的明晰思路。”

也正是因为武清开发区早早确立了主导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形成了良性产业生态,才能够面对疫情冲击游刃有余。武清开发区高端装备投促中心主任王玉表示:“本地配套能力的提升,就是园区内部企业自循环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将外部影响因素降到最低,也是促进园区产业向深层次健康发展的关键。”

据王玉介绍,目前武清开发区以铁科院武清基地项目为核心,成功引入高速铁路动力、控制、扣件、环保等系统的研发制造功能,再加上中国铁路大数据中心项目,目前已基本涵盖铁科院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全链条全系统。此外,今年在舍弗勒轨道交通、天津古普机械等4家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项目落户武清之后,全区已聚集北交控、哈尔滨铁路研究所、克伦斯轨道设备安全检测等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余家,向千亿级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迈进。

同样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形成规模效应。“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多,专业性很强,相关企业协作比较容易形成产业链,我们在招商引资中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武清开发区生物医药投促中心主任王永苹对记者表示,“目前,开发区内生物医药类科研院所众多,正是我们寻求集群发展的一个思路: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立企业。这些本土培养起来的研发型企业黏性更强,其作为研发核心对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吸引力更大。以此由点带面成网,进而在整个产业领域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03

若要招才,必先搭台

从王永苹描绘的发展路径中不难看出,能否吸引高精尖人才来武清创新创业,是战略实施的关键,对此她信心满满。她的信心源于何处?下面这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年,武清开发区建立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后每年递增1至2家。目前,1家总站、15家分站、1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落地见效,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饲料营养、无人机等领域;培养孵化33位博士后,5人出站后继续留在武清创新创业;发表论文29篇,获得专利19项,参与课题研究26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16项,为企业带来利润余万元,7位博士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

武清开发区深谙“若要招才,必先搭台”的道理,不仅建立起一整套的博士后人员管理体系,以及博士后人员进站招收、中期考核、出站考核、出站后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还不忘创造机会,让人才在与同行竞技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因为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铜奖,武清区人社局的负责同志主动联系到我们,帮助我们开通‘绿色通道’,申请职称评审事宜,比自己的事儿还上心!”近日,“90后”博士后、天津垠石精工技术有限公司CEO赵洵收到来自武清区人力社保局的报喜,不仅赵洵的正高级职称破格晋升,团队中6名博士人才也同时破格晋升正副高级职称。作为“90后”能评上正高级职称,不仅在武清区是首位,在全市也为数不多。“这次职称的破格评定提升了公司人才梯队层次,使团队备受鼓舞,对我们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我个人成长有很大帮助!目前公司正处于产品量产的关键节点,职称晋升适时为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赵洵感慨道。

赵洵

赵洵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当初紧跟武清成立“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步伐,入驻武清开发区,成为联盟中的成员企业。“这里环境好、生活舒适,交通便捷,教育优质,利于员工就近安家,安心做事,是企业的不二之选。真正住下来,才更体会到武清政务服务的简便透明,贴心到位,能让我们在创业初期没有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搞业务。”说起当初落在武清的决定,赵洵笑着打了个比喻:“真是‘嫁’对了人。”

政策的引导、服务的认同、事业的感召成就引才的“强磁场”。如今,越来越多如赵洵一样的“新武清人”扎根在这片创业热土,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日益显现,而他们的科研成果全面融入项目建设主战场、产业发展各链条,为武清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撑。

这一圈采访下来,记者深深地感到,或许精准贴心的服务不难,难在每个人将其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或许做出漂亮的发展规划不难,难在每个人都在为这份规划落地落实而努力;或许吸引人才不难,难在让每个“外来者”最终都对这片土地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把所有的“困难点”,转变成发展的“动力源”,这或许就是武清开发区稳步前进的一个密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津武清欢迎企业来投资发展,优惠政策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