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简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样都是看书这家伙竟然还能说出这么多道
TUhjnbcbe - 2025/5/10 14:42:00

书店

□勇佼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一本“大部头”或一篇小故事,等待着懂它的人们去邂逅、相识。不一样的书店风景,对我都有着诱惑力。路过书店,心想把店内的角角落落、每本书的封皮(含腰封)都过目,贪心不足啊!

在“学习强国”的读书频道,有个《云游书店》栏目,共55期,每期介绍不同的书店,唤作“书房、书屋、书局、书馆”,立足社区、旧工厂,隐居祠堂、公园内,各具特色的书店总有让你流连忘返的那一家。择一处清闲,安放身心疲惫,或是分享互动的读书会,启迪读者思考,慰藉着爱书人的精神家园。

在街头巷尾,突然一间书店不期而至,像是意外的惊喜。我曾在《大学生》杂志上见识到最美书店排行榜,当时我还一个没去过,简洁的介绍吸引着爱书人去探寻,这些书店如今仍营业着。当然了,我希望主题书店不止于网红打卡地,更要回归阅读的本质,徜徉在浩瀚的书海中,汲取丰富有趣的养分。

漫步书店,空间布局、柜架风格、图书摆置成了区别各家的主要因素。屋内灯光的明暗,扬着唱片舒缓的旋律,点一杯咖啡或奶茶,窝在松软的沙发里,捧上治愈疗伤的故事集,专注着情节的悲欢离合。角落里放着多样的文创产品,另一旁挂满了读者的心愿贴或明信片,仿佛是书店的独有景致。奶爸在亲子区给女儿讲解着绘本,在一隅的学生们埋首于作业,戴着耳机的白领则反复修改着方案,一派祥和而美妙的场景啊!

在小学,我有本蓝色封皮的词典(金盾出版社),遇到生僻或复杂字词,就按部首查阅词典。当时还没买新华字典,觉得它比较贵。卫辉市马市街有家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里面有很多书籍、报刊杂志。我上镇二中的几年,不断有同学办借阅卡,而我只能在店内翻看书籍,真是羡慕他们。在下午校门还没开的时候,不少同学聚在读者俱乐部,盘坐地上看期刊合订本,倚靠在书架旁浏览小品文,都有使不完的劲头。而现在必须承认,一些书店俨然成了教辅或考试用书的“基地”;部分书籍塑封不能拆,又无样本,顾客就不免失落。

选购图书的方式多了,网上是种选择,对实体店冲击不小。在遇到节日或店庆期间,我一下购买几本不在话下。书籍的风景不局限于书店,还在毕业季校内的促销书摊、24小时自助选书柜、移动的车棚书铺等等。实体书店仍有存在的意义,营造的阅读氛围是轻松惬意的。沉浸于书籍的人海浮沉,尽享字里行间的安静时光,温暖着这座城市的精神灯塔。

大学毕业后,我无意间到过闹市中的书店,像北京市三里屯的三联韬奋书店、郑州市国贸的西西弗书店、新乡市撒哈拉书店、樊登书店;开在学校旁的书店,如郑州大学南门旁的城市之光,新乡市大学城的阶梯书店。

去年国庆节,我和爱人去北京旅游,本想参观国家图书馆,但之前未预订,到门前才得知必须预约。离京的前一晚,我俩在手机程序中都选了典籍博物馆。次日上午,我俩在馆里欣赏了“自然的吟唱”、“妙手补书书可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展等展览,在自助办证机中制了两张读者卡,作为此行留念。在前门的杨梅竹斜街,我正欣赏胡同里的杂货店,一转身看到模范书局,只觉得似曾相识,又想了想,原来在纪录片《书迷》领略过。

回想我们身边,有许多默默无名的书店,新乡市文化街的特价书店布局简单,堆积了各色书籍和明星海报;卫辉市马市街有家老夫妻开的旧书店,门口摆着寥寥的报刊及占卜风水、日(挂)历等摊铺,有20年以上的店龄了。

书店选址和定位、书籍选购和布置,代表着店主的审美和志趣,更是文化人的不变坚守。我不企求阅读有多少用途,只愿在一点点逝去的光阴里充盈踏实。

来源:卫辉慢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样都是看书这家伙竟然还能说出这么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