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伟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义乌市作家协会理事。有文章散见《上海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日报》等报刊。
年与《贵州日报》结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那时,远在重庆市綦江县的表妹考上了贵阳铁路司机学校,一次她乘火车回家,途中无意顺带了一张《贵州日报》阅读。在我去她家玩时,所见那张《贵州日报》上,正好刊发有出色的“娄山关”文学副刊,通过阅读,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张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报纸。
那个时候,在报刊信息数字化还没有正式实施的年代,想看每一期完整的《贵州日报》有点困难。无奈我就只能在偶尔空时,去当地的图书馆零星翻看一些比较喜欢的《贵州日报》副刊。
虽然那时我已在某些小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可是作为业余文学青年,才疏学浅,内心却没有胆量和勇气向《贵州日报》投稿。
直到后来数字电子报开始网上阅读上线,能在电脑上及时查阅《贵州日报》相关版面和最新文章,我便又疯狂地爱上了《贵州日报》。
后来因看“娄山关”文学副刊多了,特别是每次阅读《27°黔地标》文化周刊“诗歌专页”上的作品,都会让我瞬间热血沸腾,于是,趁着休息的日子,我用心写了一首诗歌,按照报纸上的邮箱投了出去。
在经历了一段忐忑不安的等待之后,带给我意外惊喜是我的诗歌《回归》在年2月8日的“娄山关月”上顺利发表了。心中一阵欣喜。
年11月21日,我的诗歌《贵阳之美》,再次出现在《27°黔地标》文化周刊的“诗歌专页”上。这让作为外地作者的我,再次为《贵州日报》这张充满诗情和海纳百川的博大文化胸怀而称赞。
如今,在我的电脑里,我珍藏着这两期刊发我作品的《贵州日报》的版面图,它是见证我在文学成长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
从2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相遇,到后来留下我在《贵州日报》文学道路上蹒跚起步、艰苦跋涉的脚印,无形成就了我如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所收获的一些小小成绩。《贵州日报》编辑老师们真诚地指导和点评,会一直铭记在我的记忆深处。
值此《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谨以一名普通作者和热心读者的崇高敬意,恭贺“贵报”越办越好,成为广大读者和作者共有的心灵乐土和精神家园!
《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活动之——我与《贵州日报》征文”启事(点击查看)
文/郑建伟
刊头制作、相框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浩宇
文字编辑/李缨
视觉实习编辑/杨简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