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桂芬编辑
燕子图片
网络
截至3月2号我进影院观影时,影片《你好,李焕英》票房已经达到48亿多元,在其他春节档电影接近尾声或相继落幕之时,《你好,李焕英》在电影院一天仍然有四五个时段的放映,足见其势头强劲,因为有小品《你好,李焕英》的先入为主,先前不怎么被看好的这部贾玲导演的处女作,票房却一路飙升,成为了这个春节集开心、暖心于一体的最可口的一道文化美餐,甚至得到了中纪委网站、人民日报等官媒的一致认可,更是实属罕见。究其原因,影片除了有业界众多知名笑星和演员的倾情加入,更有创作者真情实感的全情投入和对每个环节的精雕细琢,故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受到广泛好评。
有观众评价影片:前半部分笑得多开心,后半部分就会哭得多伤心。这爆棚的笑点和满满的温情里是创作团队苦心孤诣的巧妙设计与精心安排,前面每个笑点几乎都成为后面感人的哭点。影片以贾晓玲母亲车祸住院为节点,写了两次穿越的故事,第一次穿越从贾晓玲的视角来展现,一向顽劣让妈妈不省心的晓玲在母亲遭遇车祸后总想补偿妈妈,她穿越回妈妈年轻的时代,和妈妈以姐妹相认,彼此爱称为玲儿和英子。为了让妈妈高兴,玲儿帮妈妈买了厂里的第一台电视机,为了赢得排球比赛想尽各种办法,努力想改变妈妈的人生,撮合妈妈与厂二代沈光林谈恋爱,希望妈妈将来能生一个像王琴阿姨女儿那样月薪八万的优秀女孩,而不是这个让她一直操心费神的贾晓玲。
第一次穿越里导演设计的许多“梗”都戳中观众笑点,省城姑妈女儿“乐莹”快拼成“玲儿”的搞笑;故意设计的字音误读:“辛酉”读成“辛西”,“纨绔”读成“执夸”;晓玲穿越背后的配乐竟然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沈光林等英子看电影,铁皮饭盒内最有烟火气的煮毛豆竟用心拼成了一个雅致的心形;沈光林与英子浪漫的游湖划船最后变成了沈光林吃坏肚子找厕所的尴尬;沈光林吹嘘自己的嗓音好,而一个富有磁性声音的工友的回应成了强有力的讽刺;排球比赛时斑秃队友戴着帽子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场与风吹帽落后的狼狈离去。大俗大雅、亦庄亦谐、讽刺幽默一锅烩,令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
第二次穿越是从妈妈李焕英的视角来展现,贾晓玲穿越时那一声“妈”的呼唤,让李焕英有了心电感应,她担心女儿摔伤,才会第一时间勇敢的迎上去接住晓玲而被砸晕;晓玲穿越后问英子:“我来你高兴吗?”英子表现得很高兴,并很配合地认下这个所谓“二姑家的表妹”乐莹;晓玲说想看她们参加排球比赛,本不太乐意参与的英子马上答应,队员们退缩时,她积极地做思想工作;排球打输后,为了不让晓玲失望,英子和队友们兴高采烈地领奖品(搪瓷缸),并告诉她输赢不重要,关键是开心;晓玲邀请英子去看沈光林表演,英子坚持不去,但晓玲说是她排演的,英子爽快地答应了,并在台下看着晓玲表演高兴的热泪盈眶;晓玲一直觉得自己没出息所以极力撮合沈光林和英子,并告诉她将来会有一个很有出息的女儿,但英子的回答是只希望自己的女儿健康快乐,令晓玲瞬间泪崩;晓玲喝醉酒,英子用她瘦弱的身体背晓玲回家,为她织裤子上的破洞;小时候,晓玲成绩不好,晓玲拉裤子,英子却说她其实很聪明,只是年龄还小,找借口为她开脱;晓玲办了一个假通知书骗她,事情败漏后,晓玲向她表示以后一定要出息时,虽然很生气,但她依然回头坚定地说:“那肯定的!”李焕英用她无私的母爱理解包容女儿的一切不是,对她充分地认可,用尽心思让女儿高兴快乐,努力在女儿跟前展现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一面,给她鼓舞和信心。
在第一段穿越里,表达了晓玲对妈妈深深的爱,第二段穿越里表达了李焕英对女儿加倍厚重的爱,让母爱的主题得以充分展现。就像中纪委网站评论的那样:“电影中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其实是母亲与女儿内心的照视,在穿越、回望的艺术形式中诉说真实心愿,把现实生活中羞于表达的感情淋漓呈现。在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妈妈的爱也一直都在。”
影片的最后,出现贾晓玲开着豪华的敞篷车(因为妈妈说过车里闷)带着妈妈的镜头,这个镜头与前面妈妈骑自行车载着她,母女俩畅想未来谈论坐车遭车祸相照应,母女俩有说有笑,接着镜头一转,妈妈的座位上空空如也,只剩下忧伤的晓玲开着车……导演采用升格拍摄,慢镜头使饱满的情绪在荧屏上流淌,此时片尾曲《萱草花》那清新、朴实又略带忧伤的旋律响起: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
采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
把它别在你的发梢捧在我心上
陪着你长大了再看你做新娘
如果有一天
心事去了远方
摘朵花瓣做翅膀迎着风飞扬
如果有一天
懂了忧伤
想着它就会有好梦一场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
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
让它开遍我等着你回家的路上
好像我从不曾离开你的身旁
如果有一天
心事去了远方
摘朵花瓣做翅膀迎着风飞扬
如果有一天
懂了忧伤
想着它就会有好梦一场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
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
让它开遍我等着你回家的路上
好像我从不曾离开你的身旁
啦……
好像我从不曾离开你的身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萱椿在堂始终是国人最踏实幸福的象征,萱草花代表着母亲,这是一首母亲唱给女儿的爱佑之歌,歌词里那美好的祝福和真诚的祈祷是每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牵挂与关爱,音画的完美配合将整部影片的抒情性推向了高潮。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不论面对孩子的多少不如意,母亲都不会改变她的人生选择,母亲爱孩子是最纯粹的,无私的,一如既往的,因为爱,所以爱。做一回母亲的女儿却没有让她高兴过一次,是功成名就后的贾玲心中永远的痛,但通过影片可以看到,如果人生有穿越,母亲李焕英对女儿仍然是加倍的爱与呵护,不会因为她的顽劣而责备她,放弃她;另一方面,对做子女的来讲,也不要对与母亲间留有的遗憾耿耿于怀,这种情感只会让母亲为你担忧,你一生过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是对母亲最好的爱和报答,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这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心愿。我想,贾玲导演这部影片也是对她与母亲之间遗憾的一种弥补,对她失去母亲后心灵创伤的一次绝佳地治愈:其实母爱永远不会失去,即使在天堂,母爱的光辉也一直笼罩着你。观众在欣赏这部影片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也是对所有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一次良好治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说:“每个妈妈都了不起。爱在当下,莫子欲养而亲不待。从现在开始,珍惜妈妈在身边的每一天,像她爱我们那样更爱她,力所能及地陪伴她、体恤她、理解她;同时,也更好地生活,勇往直前、阳光向上、健康开心,让妈妈遂心、放心。”这也是本部影片的价值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单桂芬,山东省定陶区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曾先后在《当代小说》、《东京文学》、《学术理论与探索》等杂志、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壹点号心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