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简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散文味道
TUhjnbcbe - 2024/3/31 16:53:00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lx/

味道

文|楚成东

自从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大小媒体一拥而上,开始喜欢用“舌尖”来描绘“餐饮文化”了,虽然吃饭的时候看不到人们如何用舌头搅拌食物,但最先接触味道的“舌尖”却变得金贵起来,就连旅行社也在想方设法以舌尖做诱饵吊游客的胃口,于是便有了“舌尖上的泰国”“舌尖上的意大利”“舌尖上的法兰西”。西方人喜欢用“Tongue”(舌头)与各国的美食挂钩,请注意,中国人是巧妙地在“舌头”前面加了个“尖”字,用“舌尖”品尝美味佳肴,把人们喜爱美食的细腻表情、品尝美食的内心愉悦,以及品尝美味时的形象动作都勾勒得惟妙惟肖,可见“舌头”和“舌尖”的内涵比较,前者只有自愧不如了。

《舌尖上的中国》以细腻的电视写实手法介绍中国东南西北中各地美食的色、香、味及用具、用料、用功,虽然现代科技还达不到让观众在观看美食节目的同时,让嗅觉器官感受到电视上正播着的饭菜的香气,但中外美食家还是都擎起拇指点赞: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本身就是一桌地道、悦目的中华丰盛大餐。

在中国普通百姓家有人抱怨饭菜做得或咸或淡或苦或辣,或味同嚼蜡难以下咽,其实,这里多指的是饭菜的味道。记得有个饭店取名“味道小馆”,凡是品尝过该饭店菜肴的人,都感叹店老板深谙饭菜的调味之“道”,只点几个菜就足以让食客不忘小馆的滋味,这也解释了小店长期座无虚席甚至排队等座的缘由,细想起来,诱惑食客的内在元素不是“味道”还会是别的东西吗?

味道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饮食欲望,人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越是享用各色美味佳肴越能感受到当下生活的有滋有味。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除了饭菜的美味之外,还有另一番和每个人的情愫紧密相连的“味道”。

记得五十多年前,那时我还在技校上学,学生都住校,只有星期天才得以回家一趟。每次快到家门口的时候,远远就能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我太熟悉这个“味道”了!那是妈妈每逢周日就早早备好韭菜调好馅儿,为迎接儿子回家准备的韭菜合饼。妈妈将包好的合饼放在一块圆形的薄铁板上,每次只能放两只,然后将火候调到最佳,火苗太猛容易把合饼烙糊,火苗太弱就烙不出合饼独有的香气,只有一直稳定的文火烙出来的合饼才味道极佳且看相也好。

凡是有韭菜的季节,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能品尝到妈妈专为我做的韭菜合饼。妈妈做的合饼用油不多,加盐适中,撒了一圈虾皮,用一块铲子模样的窄木板不时地翻动,当合饼烙出浅黄色、韭菜的辣香气外溢的时候,韭菜合饼的制作就算大功告成。

现在距妈妈做合饼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其间每每品尝韭菜合饼的时候,脑子里总是闪动起妈妈做合饼的身影,这五十多年,吃过的合饼不计其数,可细细品来,还是感觉妈妈烙的韭菜合饼味道纯正,香气扑鼻,在永远抹不去的记忆里,妈妈做的韭菜合饼,连同她调理火苗的下蹲姿态、翻动合饼的灵巧手势、把烙好的合饼小心翼翼地托进盘子里的轻盈动作,以及转身在铁板上又放上包好合饼的忙碌样子,这一切一切都和妈妈做的合饼味道完全融在了一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一闻到韭菜合饼的味道就想起妈妈的原因吧。

热爱美食的大音乐家巴赫曾把蔬菜的味道写进歌里,在《哥德堡变奏曲》第三十变奏中,他还讲述了一个儿子嫌母亲做饭难以下咽,离家出走的故事。大音乐家贝多芬在耳聋之后,仍不忘怀烧烤生蚝的美味,他准备了一个对话本,其中还专门记叙了生蚝的美妙,“生蚝甚至能唱出一首卡农曲”,由此可见“味道”在大音乐家的胸襟中同样占据着相当的空间。

“味道”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每次到内陆出差或出国旅游,心里总有一种离家越来越远的感觉,因为看到的和闻到的都是当地的气息和味道,只有离家乡越来越近的时候,只有嗅到一股股海腥气味扑面而来的时候,心里这才有了到家的感觉,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刻骨铭心的就是伴随自己一起长大的海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在日渐钝化,对味道的感觉也在逐日弱化,但是要想改变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情怀“味道”,绝非易事。

我的一位好友自小在山东郓城长大,在外面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报社做栏目主编,多年不见,无论如何老友相逢是要正儿八经款待一番的,可他直言:“我就想那个味道——羊肉汤泡火烧”,花甲老友,离乡足有几十载,家乡的味道揭秘了他藏在心底的对家乡的浓重情结。

有一次我和太太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参加儿子的博士毕业典礼,学校赠送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每人一瓶类似于中国酱油的褐色调味品,瓶子上的贴纸明明白白地印着“谢菲尔德味道”,开始我很诧异,一瓶调味品也算是一份礼物?细细想来,这该是大学的刻意设计,这份礼物明显超出了调味品的味觉味道,虽然多少年过去了,也实在记不起那瓶调味品的原汁原味,但“谢菲尔德味道”却深深印在了心里,提起“谢菲尔德味道”,就记起了谢菲尔德大学庄重的毕业典礼、舞台上校长着英格兰古典服饰颁发证书的庄重场景和对整个谢菲尔德城市的总体印象,“谢菲尔德味道”已经完全跳出了味觉上的效果,它赋予了“味道”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看来,对“味道”的作用和功能切切不可小觑,“味道”带给人们甜美的生活,鼓起了人们遐想的风帆,“味道”还拉近了人间的真情,搭起了世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段讲解词,将味道的意境做了更广义的注释,“舌尖上的味道是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味道”真是太神奇了!

我津津乐道于天下各种美食“味道”,身为中国人我当然最喜欢“舌尖上的中国”和五千年形成的中国独特的文化味道。换言之,我们体验和感觉最多的当然还是“中国味”,自我们降生到这颗星球上的那一刻起,人们便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甜酸苦辣咸,五味杂陈已经不单是味蕾所能触及到的了,大海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挫伤的味道、坚忍的味道、乐观的味道甚至生死别离的味道,使人们看懂了平凡人生,遍尝了世间百味,我们突然发现这种“味道”每时每刻都环绕在我们的身边且触手可及,我们被各种味道包围着,并通过味道感知我们的世界。

作者简介:楚成东,年1月生于青岛,中共党员,英语专业,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作者阅历丰富,自幼喜爱文学,自开始在《台东文艺》发表小说、散文,此间同时在《青岛日报》发表《闪闪的红星》、《战船台》等电影评论;后调至《青岛文艺》编辑部工作,发表诗歌等文学作品。年撰写报告文学《市政人的巍巍丰碑》,在《青岛日报》头版发表,“山东友谊出版社”将该文收入《山东报告文学集》在全国出版发行。近期创作的报告文学《惟有兰花香正好》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全国党员学习平台选用发表。年创办青岛市政府外宣办主办的中、英文期刊《青岛指南》,任总策划和执行主编;先后在《青岛日报》、《青岛财经日报》、《青岛当代文学》、《青岛好人》等报刊杂志及《中国新闻在线》、《头条》、《青岛故事》等发表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若干,年由北京团结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乙甲庄骑手——楚成东文学作品集》。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

.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散文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