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套公文病例评改巨制,何以把自己做成了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 http://m.39.net/news/a_6126358.html
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 http://m.39.net/news/a_6126358.html

想学习或研究公文写作,不读它是个大遗憾。读了而不知道它本身的遗憾,同样是个遗憾。

它就是“栾照钧公文写作与评改实训系列专著”。

此系列一套五部10册,总字数多万。整套甚至其中的一部,从规模到内容,都可称巨制。

更关键的是,它以纠正实际错讹、评改现实病例,解惑释疑、破解难题为突出特色,通过教人懂得“不应该那么写”,而让人明白“应该怎么写”。

它针对公文这玩意“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写就错”,针对公文写作教材、专著、专业报刊、专业网站所宣扬的范例,虽汹涌如潮,却错误百出,瓦釜雷鸣,直戳公文的痛点难点。

如此接地气的公文书,至今屈指可数。

不过,本文着重要说的,是它带有一点讽刺性的遗憾:每一部的书皮之乱。

这套书的每一部,书里边,写书人在处处对现实拨乱反正,而书皮上,做书人在多处让自己作乱自毙。

这种强烈反差,更应该使我们感受到警示,就像书中评改的那些案例给人的警示一样。

书中有对劣质公文著作中以误为正的诸多误导的批判,更有对现实中大量典型病例的评改,包括对一些不正确评改的再评改,等等,评者称读来醍醐灌顶。

上图:张庆儒《实用性:栾著系列的鲜明特色》(刊《应用写作》年第6期)网页截屏

上图:《公文写作综合实训全书》(.5)目录中的部分章节

可是,就是这样一套充满警示的书,似乎并未完全警醒它的“第一读者”——这套书的编校人士,他们在书皮上,包括前言和目录里,留下了不止一个错误或瑕疵。

(1)封面竖行的排序先左后右与先右后左不一致。

以《公文写作综合实训全书》这部为例。

看书名中“公文写作”四字,“公文”、“写作”各为一竖行,两行次序为先左后右。

单看,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在报刊版面常常可以看到,竖题排两行甚至多行时,也有按从左到右的次序来排行。但是,跟封面上部中间的两竖行小字——“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委会精品图书”“栾照钧公文写作与评改实训系列专著”——一对比,问题来了。

人家“中国……”“栾照钧……”两行的次序是从右到左。这从后勒口可以判定。后勒口这两行是横排的,先上后下的次序毋庸置疑。

上图:后勒口(五部10册所印文字相同,印于哪部哪书名加粗)

而按照一致性原则,封面上的竖排文字,应该遵守同样的排序规则:两行和两行以上的,行序要么按传统都是从右到左,要么按新排法都是从左到右。而现在是“公文”、“写作”与“中国……”、“栾照钧……”排序不一致。应该一致才对。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公”与“文”之间、“写”与“作”之间,都有一条横线分隔,可以解释为“公”、“文”都各占一横行,左右排字(一行只有一个字),“写”、“作”同样,“公文”与“写作”分别为左右两栏。

这样辩解看似有理,但是我要说,读者更愿意认定“公文”和“写作”是两个竖行。

(2)封底下部宣传语中“此书”与“本套……丛书”并用不妥。

这套书全部五部10册,每册封底下部都印有较长的宣传语,其最后一句都是“那么,务请您重视本套公文写作与评改实训丛书,从此书中吸取营养!”

这里,按语意,应该说的是请您重视本套丛书,从此丛书中吸取营养。这样,“此书”就应改为“此丛书”。现在是前边说“本套”,后边只说“此书”这一部,前后失衡。

顺便说一下,封面、后勒口、封底上部“总体特色”介绍这外三处,还有总序、《系列专著前言》、《本书前言》这内三处,对这套书的定位都是“系列专著”,没说是“丛书”。系列专著当然是丛书。不过,所有别处都只说“系列专著”,而到封底下部宣传语这里却来个“丛书”,给人以似乎是两套书的感觉,总显得有点别扭,不如都说“系列专著”不说“丛书”为好。

上图:《公文写作综合实训全书》封底

(3)封底“内容提要”的开头语“该书”中“该”字使用不当。

这套书在每一册的封底中上部都印有本部书的“内容提要”,开头是“该书……”。这里使用“该”字不妥,宜用“此”字,改为“此书……”。无论从意思上还是语体上,这里的“该书”都应该改为“此书”。

如果联系封底底部的措辞“本套”、“此书”一起看,封底把“该”与“本”、“此”一起用,就显出更乱了。这几个近义指示代词是有细微差别的,不可随意一块儿乱用。

上图:《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张志毅主编,商务印书馆,.5)p27页面的近义易混词辨析

(4)各部书书名后的括注“(上下)”,是放在书名号内还是书名号外,在《系列专著前言》与《本书前言》里不一致。

五部中每部上册书前,都印有《系列专著前言》和《本书前言》。前者里有各书书名,并括注“(上下)”置于书名号内。而到了后者里,书名后的括注“(上下)”放到书名号外了。即使不讨论哪种正确或更好,两处不一致先不对。

上图:《系列专著前言》页面

上图:《公文写作综合实训全书》的《本书前言》页面

从两个前言里面的文字可以看出,两前言都是编辑写的,不是书的作者写的。编辑应该比作者更懂出版规范,制造这样的不一致就更不合适了。

(5)长标题在目录里的折行排列格式不正确。

按照排版规范,目录里长标题的最后一字,或折行后非末行的最后一字,距页码首字符位置的距离不少于三个导点加点后留空。显然,这套书的目录没有做到。

比如《公文写作综合实训全书》目录p17,第七编第一章之四、九、十二,三个标题就都折行折得不好,其中九的折行排列最不正确。

上图:《公文写作综合实训全书》目录页面

以上五个瑕疵,虽然都不是大问题,但发生在大书皮上,发生在以纠错评改,拨乱反正为特色的书的大书皮上,就显得更不和谐。岂能书里拨乱反正,书皮作乱自毖?书皮上出多大的问题才算问题呢?

这些问题都是做书人的问题。做书人做大书皮,应该跟写书人撰写书内各章节一样认真严谨。

以上五个瑕疵,都是硬伤性的问题。与之相比,其实我对这套书更不满意的是它的封面、封底文字,还有《系列专著前言》和各《本书前言》,甚至包括各部书的书名,都写得不怎么好,不能很好凸显这套书的突出特点和价值。当然,这些最多只能算软伤了,不好讨论。

这套书令我再一次想:基本消灭大书皮上的错误和瑕疵为什么这么难?

其所以说是“再一次”,是因为大约一年以前,本号就针对另两本以纠错和评改病例为特色的公文写作好书,就它们的前言、后记等大书皮上的错误,写过两篇类似文章:一篇是《“行文规则中的错误”是谁的错误?》(.5.21),另一篇是《您怎么忘了挑自家的刺?看9.5分“挑刺写作学”前言后记里的刺》(.5.20)。

这两本书分别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个错误》(.7)和《**机关公文写作处理病例分析》(.6)。近些年出版的这类书,可能也就只有这两本和栾照钧这套。难得啊!

上图:《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个错误》后记里的病句

上图:《**机关公文写作处理病例分析》前言里的错别字

有点惋惜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