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段刻骨铭心的春天记忆读陈侃章冬季 [复制链接]

1#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郑晓林

我的师兄、杭州大学历史系级学生陈侃章先生一直笔耕不辍,著作颇丰。

最近《冬季里的春闱——年恢复高考纪实》(以下简称《春闱》)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年4月出第一版,不到一个月进行第二次重印,在这个阅读已经电子化的时代,这部实体书如此“爆款”似不多见,同时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冬季里的春闱——年恢复高考纪实》简装与精装封面

《春闱》“爆款”的一个原因,是作者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一段时间,有的写作者确实把文章写到了“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程度,但这并不是古人提倡的那个本意,而是为了更加吸引眼球而故作惊人的姿态,里面不仅充斥着对历史事件的猜测和想象,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胡编乱造,“惊人”倒是“惊人”了,但已经不是历史的原貌,甚至是历史的重构了。

陈侃章的写作则不然,他在书中追本溯源,考据历史本来的诸多细节,还原事件发生的现实场景,辨析当事人因为岁月久远而产生的一些记忆失误,显示出一位历史学者认真求索的素养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如,邓小平同志从召开科技座谈会到后续决策恢复高考整个过程的历史记载,特别是对政审放宽的勇敢担当,还有恢复高考追忆中的一些分歧,他都从历史事实本身出发,通过当时的文件、报刊和回忆文章的相互对照,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分析清晰,辩正到位;在《恢复高考,邓小平与华国锋的定位和作用》中,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不卑不亢,不抑不扬,厘清历史脉络,还原事实真相,为将来的历史研究留下了一段值得认可的信史。这些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级为首的那一代大学生的职业操守,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虔诚地继承。

《春闱》“爆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作者叙述上的文采斐然。陈侃章在掌握了大量真实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于材料的组合、顺序的安排、结构的框架都有着精心谋划和叙述逻辑;在具体的遣词造句写作中,没有以欧化长句子来显示其深奥的学术功底,而是通过平实的角度,通俗的语言,流畅的节奏,并且有时候还恰到好处地发出评论的感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让读者整个阅读都有一种淋漓畅快的愉悦之感。

大学时期的陈侃章

《春闱》作为一部历史著作,也做了文学性的努力。文学的意义在于创造人的形象,陈侃章写人有时如素描,寥寥数笔,人物跃然纸上,像金树良对厂长那感激的一鞠躬、俞新尧对老师猜题成功的欣喜若狂、陈侃章本人和丁仲礼测量血压的悲喜交加,都可以构成小说人物的精彩细节。

陈侃章写人有时又如油画,视觉的纵深和色彩的层次,让人物立体鲜活,《阮建忠:浙江第一个获得全额奖学金的留美研究生》一文历史功底深厚,本书出版后,许多报刊、自媒体都进行了转载,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文学性也比较强,陈侃章按照事情的过程顺叙这个故事,从提出申请独辟蹊径、到申请护照一波三折、再到美国之行别样人生、最后回国创业再闯新路,写透了人的心情提心吊胆、人的命运峰回路转、人的个性百折不挠,特别是从一个个体的命运转折中,看到了以陈立校长为首的大学领导层敢于担当、善于沟通、不说虚话、实干兴邦的群体形象,通过阮建忠的留学故事,读者可以看到,他们是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精英,他们是把党的好政策通过实事求是的工作,真正造福于人民的领导干部,有的时候我们说时代之幸,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和事。

陈侃章写人有时又如一部电影,既有统帅部的领袖们虚心请教的调研,运筹帷幄的决策过程,又有千千万万个知识青年在高考的大旗下集结,汇成中华民族向着“四个现代化”前进的历史洪流;既有科学家、教育家为着民族大业拨乱反正、建言献策的勇敢无畏,又有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奋力拼搏、冲锋陷阵的敢作敢当,这样的历史场景和人生故事,就像一部史诗电影,或以开阔的全镜头方式、或以细腻的特写镜头,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震撼而感人。

《春闱》“爆款”的再一个原因,是读者的代入感。正如“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每一个当年的大学生,都会有自己“冬季里的春闱”故事;每一个走过或者没有走过当年的“高考之路”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回望自己人生履痕、了解当年历史事件的愿望,《春闱》一书恰好满足了人到中年之后的这个心理需求,并且以此为导火索,引发了读者个人的种种往事。本人阅读的过程中,就曾经数次停留,链接起自己青少年岁月的青涩和懵懂。

曾经担任绿城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的寿柏年先生,与曾经的同学宋卫平先生并称为绿城集团的“双子星座”,知道他在房地产行业中的辉煌人生,也看到他在论坛会议上的高光时刻,但通过本书《寿柏年,千里挑一本科生》一文,看到的却是他“考前蹉跎”、“考试周折”和“考后纠结”,知道他考试当天,医院到萧山再转义丈中学考场的种种艰辛,还知道他借住面店棚屋,和衣度夜,次日再考的人生拼搏,寿柏年的高考故事,再一次印证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人生道理。从这个角度看,《春闱》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厚实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难得的励志宝典,它可以教育今天的年轻人,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财富不是信手拈来的,看看前辈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起步远行,才会明白创业的真谛和奋斗的意义。

《冬季里的春闱——年恢复高考纪实》在书店被摆在显眼的位置

我的这篇拙文写在6月10日,要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的高考已然鸣锣。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天,歌曲上唱到“野百合也有春天”,但当一个人的春天恰好是与时代的春天、民族的晴日连接在一起,躬逢其盛,深受其益,那么这个春天将刻骨铭心,永远在记忆的深处阳光明媚、万紫千红。

(郑晓林,杭州大学中文系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原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