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宫春光框住时光 [复制链接]

1#

框住时光

◎宫春光

困难年代,照相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奢侈消费,除了招工、参军、结婚和不多见的全家福外,许多人恐怕一辈子也没照过几回相。那寥寥几张的珍贵照片都会被“框”在相框里,挂到墙上,算是居家里一个抢眼的物件。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堂屋五斗柜上方的墙上,常年挂着几副老相框,相框里贴满了家人和亲朋友邻的老照片,全是黑白的,有的已泛黄了。

老相框是父亲当年找人订做的,黑色木边框,做工精细。每次父母框照片时,都先将照片翻过来,依次整齐地摆放在玻璃上,然后用一张稍厚的白纸或彩纸,轻轻覆盖在照片上当背景。最后压上背板,四边用小钉子固定好,挂起来。相框通常挂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根据选好的高度,用结实的线绳和钉子把相框固定在墙上,挂相框时有讲究,相框的底边要与墙面保持约30度的倾斜。父亲说,这样可以避免因相框夹层松动导致照片下滑。等有了新照片,父母就会小心翼翼地从墙上摘下相框,把它框进去。如果新照片少,就暂时插在边框处,等攒几张再框。

父母框照片时也有很多讲究。通常按辈分、年龄依次摆放。譬如,长辈的照片必须置于相框中央或靠上的位置,晚辈的,就只能“沉底”或“靠边站”,放在相框的底部或边沿处,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恰恰符合中国人讲究的尊卑上下。摆放照片时,照片不能歪斜,也不能遮挡其它照片上的人,更不能重叠。否则,就是不尊重。

相框挂的时间久了,要经常擦洗灰尘,挪了位置的照片也要及时归位。能被框起来的照片大多是父母精心挑选的,有一些是跟别人要来的。父母喜欢严肃庄重范儿的,最好是飒爽英姿的军装照。那些凹造型的所谓浪漫照,一般不会上框,即使入选,也只能窝在边边角角。

有一年春天,我和未婚妻去毓璜顶公园玩,合影时,拍照的师傅殷勤地为我俩摆姿势,还让我将左手搭在未婚妻的左肩上,尽管我有些不太自在,但还是照办了。照片取出后,我休假时顺便捎了一张回家,母亲接过照片,戴上老花镜,眯缝着眼细细端详,忽然有些不悦,说:“怎么还把手搭在肩上!”我硬着头皮凑过去一看,果不然,在未婚妻的左肩上,清清楚楚露出五个手指头。我禁不住一阵羞赧。这张照片最后虽然进了相框,但母亲使了个障眼法:用别的照片把我那五个手指头遮挡得严严实实。

父母早年离家外出教书,工作调动频繁,曾多次举家搬迁。每一次搬家,他们总不忘第一时间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上那些老相框。后来,照片越来越多,老相框容纳不下了,父亲就买了几个新相框。新老相框在墙上挂了长长的两排,成了我家的照片墙。

父母退休后,搬往烟台居住时,光相框就装了满满两大纸箱子。这些相框既是墙上的一种装饰,也是唤起父母对往事回忆的精神寄托。父母时常情不自禁地凑到老相框前,默默端详着过世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长辈生前的样貌百感交集。平时,儿女们不能天天守在父母身边,父母想念我们了也会挨个儿看照片,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前些年父亲病世,母亲常常凝视着相框里的父亲,追忆着夫妻朝夕相处的岁月,一坐就是半天。

如今,数码影像虽触手可及,但在母亲心目中,还是老相框看起来对眼。那些框起来的画面,像曾经走过的日子,那么真实,那么暖,那么遥远,又那么近。

作者简介

宫春光,山东乳山人,中共党员,烟台市公安局退休警察。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闲暇之余,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曾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乳山母爱文化》等报刊发表稿件多篇。

编辑:刘学光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